【凡人小事】扎根基层一线,做前沿阵地的法治“守护者”
一棵果树随着四营法庭的漫漫建设路开花结果
见证了李春雷庭长带领团队扎根基层的时光
一件件纠纷的化解
背后是团队挥洒的汗水和付出的心血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法庭工作的每一天
都相同,但又都不同
“法官,我家的大棚地还没到期就要收回,不合理。”“法官,邻居家房子挡着我家采光了。”“法官,这块地当年分配得不对,现在可以重新分吗?”……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四营法庭收到的农村土地权属纠纷、土地承包纠纷、宅基地使用权纠纷、相邻纠纷等屡见不鲜,该类案件的妥善处理关系到农村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
查清事实是法官依法裁判的基础,而对案件事实的查明不仅需要原被告提交的证据,还需要法官的调查走访、实地调研。李春雷坚持带领团队深入田间地头、村头巷陌,现场勘测、查验,奔走各个村委会询问沟通、查阅材料,只为纠纷能够得到公正、高效的处理。
两相邻村民因建房问题发生纠纷,积怨较深,根据牛栏江镇“2+3(1)+N”工作机制,由四营法庭牵头化解。调解中,法庭与各单位在涉事地弹墨线、画油漆标识、测量核对,查明了事实,反复面对面、背对背做两家人工作。从法庭到纠纷现场,再转战村小组,历经8小时,最后双方剑拔弩张的气氛得以缓解,签订了调解协议。
“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作为一名民事法官,李春雷每天要接触涉及百姓冷暖、民生福祉的“小案”,这些“小案”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切身感受,唯有把小案件办出好效果,服务好大民生,才能让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更加可感可触。
在办理案件过程中,李春雷与团队将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的理念贯穿案件审理始终,在琐碎的家庭矛盾中找准主要焦点,在激烈的冲突争议中寻求化解可能,从案件背后去思考法律的运用和理解群众的呼声,从而做到情理法兼顾,司法有温度。
一起抚养费纠纷中,原告要求被告支付抚养费,被告答辩离婚协议约定的原告应付十万未履行,原告又主张被告答应过户的房子至今未过户。一个案子变出三个,李春雷从孩子成长、家庭关系等方面耐心细致地给双方当事人做了大量思想工作,并以案释法,引导双方互谅互让,消除敌对情绪。最终当事人就争议的三个问题达成一致意见,轻装离开法庭。
近年来,嵩明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于牛栏江派出所建立“1·3·N”调审解纷工作站,探索建设“共享法庭”,有效整合司法人民调解、公安行政调解、法院司法调解力量,极大地拓宽了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和诉讼便民新路径。
人民法庭对于社会基层治理具有重要作用,李春雷作为四营法庭庭长,带领法庭干警不断加强与党委政府、综治中心、司法所、村居社区及相关部门的沟通,将机制联合解纷作用延伸至诉前、运用到诉中、拓展至诉后,全力配合高效化解矛盾纠纷。
针对辖区群众法律知识匮乏的实际,四营法庭会在调解、审判工作中,将法言法语转换为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讲解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做好释法说理,让当事人打明明白白的官司,真正做到了“案结事了”。同时,法庭还会精准制定普法内容,常态化开展送法进村、送法入户等活动,力求提高辖区群众法治素养,实现由“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向“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经验”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