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小事】母亲状告子女,用心解“法结”,用情解“心结”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挥洒汗水,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近年来,嵩法人奋战在法律实践最前沿,他们坚守司法为民初心,勇担公正司法使命,用行动书写着平凡又壮丽的篇章。
即日起,嵩明法院微信公众号开设【凡人小事】栏目,旨在深入开展学习“时代楷模”鲍卫忠等英模典型活动的同时,推介一批在法院各个岗位上履职尽责、不懈奋斗的平凡英雄,展现他们用心用情努力办好每一件“小案”的闪光善举。敬请关注~
“谢谢你法官,感谢你挽救了我们这个岌岌可危的家庭,我们要请你吃饭!”
面对当事人这样的“热情”,李霞法官先是婉言谢绝,再而长舒一口气,欣慰通过调解他们一家人终于解开了心结。
刚收到这个案子时,李法官眉头一紧,母亲将儿女告上法庭,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申请材料随附卷宗,这背后会是怎样的矛盾?
翻开卷宗一一细阅,这是一起法定继承纠纷案。杨婆婆女儿出嫁在外,自己与成家的儿子同住一个屋檐,起诉子女是想要继承与丈夫生前建盖房屋二分之一的产权。
基于案件的特殊情形,办案团队在开庭前便前往当事人所在村委会及派出所走访了解案件相关情况,提前与当事人双方进行沟通,倾听双方诉求,争取解开心结,减少对亲情的伤害。
“我含辛茹苦把儿子抚养长大,他结婚后就经常跟我发生矛盾,还虐待殴打我!现在我们住的房子是我以前和丈夫盖的,我要求二分之一的产权归我!”
“法官,房子问题我没意见,我可以搬出去住,但是她说我虐待她我不认同!”
庭审中,杨婆婆女儿基本无意见,问题主要集中在杨婆婆和儿子身上。随着当事人的阐述和证据支持,本案的矛盾逐渐清晰——杨婆婆自幼残疾,行动不便,与丈夫结婚后为经营好家庭、抚育好子女比常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长年累月操持家庭导致杨婆婆性格有些强势,儿子成家后依旧“不放心”,插手干涉儿子的生活及其子女抚养,双方由此心生怨气,经常发生争吵。
在杨婆婆丈夫去世后,她与儿子的误会与冲突缺少调和,更是不断加剧。为“争一口气”,杨婆婆将子女告上法庭,还在立案时申请了人身安全保护令。
李法官意识到,本案并非简单的继承纠纷,而是家庭矛盾的集中体现,症结点就在于双方不同的思维方式造成了日常生活中的摩擦,在一次次争吵中怨气不断加深,到如今双方都憋着气,谁都不肯服软。
为弥合亲情、解开心结,李法官决定围绕“母子亲情”这一关键词,当庭开展调解工作。在与双方交谈中,杨婆婆提起儿子事业小有成就表现出自豪神情;儿子也不经意流露出对母亲的关心。其实,母子两人都想对彼此好,只是采取的方式欠妥,加之缺少沟通,互相较劲,令彼此心中真正的爱被遮挡、掩埋。
当母子之间的不快都宣泄出来,真情实感表达出来,李法官趁热打铁,“面对面”对当事人进行劝说,从情、理、法三个方面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珍惜亲情。经过近3个小时的调解,杨婆婆意识到对子女的爱护方式确实超越了正常范围,表示今后要学会放手,尊重子女的生活习惯。儿子也对以往的恶语相向表示歉疚,理解了母亲的爱子心切,并承诺今后会善待自己的母亲,尽到应尽的赡养义务。对于房屋的产权分配,双方也达成了一致意见,纠纷以调解的方式顺利解决。
“我们那天从法院回去后就没有争吵过,我们以后也会好好相处的,再次感谢你们!”一个月后,李法官做了电话回访,母子二人互相理解,相处和谐,生活越过越好。
李法官感慨道:“群众的‘疙瘩事’,虽说事不大,但个个都是‘心头结’。我们只要把案结事了人和作为目标,坚持办好每一件‘小案’,找到案件背后的真正矛盾,厘清它、解开它,就能让老百姓少几分愁,让社会多一分和谐。”直到此刻,李法官才真正放下一颗牵挂的心,转身继续投入如小山般的卷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