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这是一场法学教育与司法实务的“双向奔赴”
当法院与高校合作共建
如何打破法学教育与司法实务的壁垒
造就更多高质量的法治人才
跑好人才培养“接力赛”?
今天
我们一起走进
嵩明法院与昆明城市学院的“双向奔赴”
在已有的人才培养机制上,学校每年择取在校学生到嵩明法院担任“事务性法官助理”跟班实训,由政治素质好、业务精、作风良的法官担任导师,同时常态化开展党建共建、旁听庭审、模拟法庭、普法宣讲、辩论赛等活动,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法学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
充分利用法院与高校各自的优势资源,在法院建立“高校教师特邀调解工作室”,聘请法学院教师为“特邀调解员”,学生以特邀调解员助理身份参与诉前调解,满足群众多元的司法需求,促进理论教学向实践能力转化,实现司法工作经验与科研资源的交互共享。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在推进法治人才培养进程中,学校老师积极带领学生研究课题,其中,“法院+高校诉调对接机制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成功在云南省2023年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法院+高校’诉调对接机制的构建研究”课题成功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2023年度规划课题(学校发展类)立项。
双方在积极构建法治人才培养共同体的过程中,打破了法学教育、法学研究与司法实务的壁垒,以各自的优势互补更好地推动学术资源和司法资源的融合再造,凝聚起法学教育研究和法治实践发展的强大合力,实现“1+1>2”的效果,有力推动了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和法院工作的高质量发展。